bte365体育2013年工作总结
及2014年工作设想
2014年1月
2013年,在省局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市紧紧围绕省、市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知识产权工作体制机制,增强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手段,大力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全市知识产权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体现。
一、一年来知识产权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年来,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知识产权各项工作措施得以切实推进和全面落实,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加强宏观管理,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实施知识产权目标管理。全年全市共安排专利专项经费1050万元,用于专利资助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制定了全市知识产权工作要点,起草了《关于加强辖市区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年度目标实行定期通报和进度控制,推动了辖市、区知识产权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示范市建设,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根据国家局示范市复函中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示范市建设各项工作,配合国家局完成了示范城市专题片和宣传册的制作工作,分两期分别在北京和镇江举办了“专利信息利用基础班”培训,实施了示范市“专利信息利用能力提升工程”,组建了一支近100人、较为专业的专利检索分析队伍,并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将近年来的专利分析成果到我市相关企业进行宣讲,组织了“专利价值分析专题研讨”、“三江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第七届中国专利周”等系列活动,中电电气集团成为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大亚科技集团、江苏文光车辆附件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年度考核,在全国地级示范市中获得名列第4、江苏第1的好成绩,得到国家局1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并被评为先进单位。在省局开展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阶段性总结评价中,全市各项指标大幅增长。
三是注重沟通协调,形成部门工作合力。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召开联络员会议4次,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联合执法、宣传培训等方面发挥了联席会议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保障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发展。
2.政策引导带动,知识产权产出再创新高
一是实施项目管理,引导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今年首次设立了市专利密集型企业培育计划,共立项15项,下达资金300万元。组织全市400多个企业和团队申报本年度市企业重点突破奖,并对奖励经费进行了改革,将2012年完成的重点突破奖励经费直接奖给发明人,以提高一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市级计划培育的基础上,引导企业积极申报省级计划,全年共获批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5项,省专利实施计划4项,通过项目实施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战略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是资助政策引导,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指导。全年下达专利申请和授权资助经费443.82万元,争取国家和省专利资助资金292.5万元,其中PCT资助经费55.4万元,资助PCT专利32件。全年赴50余家企业进行了现场辅导,为企业答疑100余次,为企业出具专利申请费用减缓证明5000余份,为企业加快专利审查60余件。
三是企业创新意识提高,知识产权产出稳步增长。2013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为28255件,比去年同期增长46.8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19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66.82%。2013年全市专利授权总量980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74件,与2012年基本持平。全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69件,全年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达到333件。
3.发挥带动作用,区域试点示范工作深入开展
深入推进区域试点示范工作,京口区顺利通过了“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区域试点”验收,镇江大学科技园通过了“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验收,句容市和京口区成功申报成为“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润州高新区、丹徒经济开发区成功争创“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丹徒区获批成为“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并得到省局15万元工作经费支持,句容市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丹阳市开展了“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乡镇”的评选。
4.狠抓行政执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改善执法条件,提升行政执法能力。经争取市编办批复同意增挂“执法处(支队)”牌子,完善了机构建设。组织11名人员参加省专利行政执法培训,壮大执法人员队伍。多次组织业务培训和学习,开展联合执法和办案,提高了基层的执法能力。添置了9台微软平板电脑作执法检查数据检索装备,并与辖市(区)知识产权局签订借用协议下发,改善了全市执法装备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开展口审庭建设工作,制订了建设方案,并积极争取市政府150平米建设场地支持,目前已开始进行室内装修。
二是开展突击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行为。以商贸流通领域为主,启动了“专利执法日”活动,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二全市同步开展执法检查,行动中将执法检查与维权辅导、政策宣传相结合,组织开展了第二轮“护航”专项行动,制定了工作方案并贯彻实施,共检查百货商场、超市、药店等200多家。全年共查处假冒专利行为235起,净化了商贸流通领域。立案调解“候灯遮阳遮雨棚”等专利纠纷案件14件,通过调查取证和开庭审理,辨明是非并促成了当事人的和解,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在国家局开展的2012年度行政执法绩效考核中,获得在89个地级(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六的好成绩。
三是推进 “正版正货”工作,设立市级示范街区。首次认定市级“正版正货”示范街区2个,下达经费8万元,扬中通达商城被省局认定为省级示范街区,获得经费补助10万元。通过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和争创明年省级示范街区奠定了基础。
四是创新援助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维权难题。充分发挥12330作用,截至目前口头咨询、电话咨询、举报投诉案件电话432个,其中举报投诉电话162件,立案处理33件。向省局推荐上报人民调解员14人,选聘11位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员,建立了诉调对接专家队伍,目前正开展1件专利诉讼案件的诉前调解工作。积极与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2所高校团委沟通合作,招募了60名知识产权维权志愿者,开展了专场培训,组织志愿者积极参加4.26广场宣传、“护航”突击行动线索排查、数据检索等辅助工作,壮大了维权援助力量。
5.创新工作模式,知识产权运用初显成效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推进专利收储与运营试点工作。开展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镇江软件园成功争创省级试点,探索通过知识产权集群管理的方法,培育专利密集型企业,来实现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组织江苏大学汇智公司开展专利收储与运营服务,推动高校院所的专利成果向企业转移,对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关键技术专利成果进行集中管理、集成运用。
二是推进投融资服务试点市建设,解决创新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承担了2013年国家专利战略推进计划,下达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费补贴10万元,支持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运用知识产权开展投资、融资等经济活动;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业务覆盖面,一方面从有“风险补偿”和“风险池”资金的江苏银行逐步向其他银行如农商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延伸,另一方面不断创新融资模式,从政府提供风险补偿资金的政策性机制逐步向依托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分摊风险的市场化机制转变,有力地推动了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全年知识产权质押金额达23450万元。另外,还依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市专利交易市场和网上交易平台,促进了知识产权变现能力的提升。
6.广泛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初步形成
一是开展工程师培训,为企业培养知识产权明白人。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需求为导向,举办了以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和技术研发人员为主的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班,通过远程自学+集中授课模式,培训学员272名,通过自学考试256人,顺利通过结业考核254人,培训效果受到省局好评。
二是深入开展各类培养活动,满足企业多层次需求。为康复医院、飞驰汽车等企事业单位开展了针对性的“一企一训”活动,满足企业个性需求。选拔和推荐6名优秀学员参加省局专利代理人考前培训班,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联合电信公司为全市知识产权后备人才优惠办理宽带业务,为知识产权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广泛开展宣传普及活动,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围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平台,组织开展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图片展、知识产权进企业、大型宣讲等活动。发布了《2012年镇江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发送各种资料约5000份。广泛开展日常宣传普及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通过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及时发布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动态,报道知识产权重大活动。
7.拓展领域范围,知识产权服务不断深入
一是推进企业管理标准的贯彻实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组织江苏大学、镇江畅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等单位,积极参与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研究、制订和宣讲,动员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通过“贯标”,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全年共有114家企业列入省贯标计划,350余名企业内审员通过培训和考核,73家企业通过贯标认证,17家企业获得优秀称号,并获得5-10万元奖励,通过贯标认证企业数和贯标优秀企业数均位居全省前列,也使我市的研究、培训和贯标咨询辅导机构得以走出镇江、服务全国。拟定了“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拟打造面向全国、培养贯标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平台。
二是推进专利保险试点工作,促进企业专利保护能力提升。研究制定了本年度专利保险试点政策,政策统保保费进一步降低,保障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全年完成101家企业132件专利的投保工作,投保数量和保障金额居全国25个专利保险试点城市之首。与江科大和市人保财险公司联合开展了专利保险新险种的研究,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局和人保财险总公司的充分肯定。
三是继续开展专利维权托管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下达了年度专利维权托管项目和经费,完善了专利维权托管服务信息平台,组建了专利维权专家顾问团队,对托管专利开展了检索分析,进行了维权预警和纠纷应对辅导,包括专利风险分析、战略跟踪、涉外市场分析等等。全年完成托管专利超200件,定期向企业发送专利预警维权建议书超700件,知识产权保护辅导企业满意率达90%以上。
四是制定集聚区规划,推进全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以镇江科技新城为载体,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业“链接计划”,加强国内优质服务机构的引进、聚集,同时积极争取建立国家级企业贯标实训基地,支持江苏大学与国家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国家级知识产权发展研究基地,从城市发展战略的角度促进我市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
五是通过集群管理试点,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把过去只有少数大企业才能拥有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后,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开放,提供全面的服务。通过平台将知识产权贯穿到整个科技活动和企业生产经营中,为企业最大程度地节约企业单独建立专利数据库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科技创新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
8.注重沟通学习,对外交流合作成效显著。
一是主动作为,研究长三角知识产权发展。争取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调研专题,对长三角城市专利运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研究了城市运用合作模式、区域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专利保险、专利运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建设等主题,完成了“长三角地区专利运用合作体系建设”研究报告,通过了验收并被评为三等奖。
二是积极参与,充分利用长三角服务联谊会平台。作为上届年会轮值主席,进行了长三角服务年会工作交接,参加了第三届年会并在会上作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经验交流,学习了其它城市先进管理经验。
三是交流研讨,提高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能力。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河南、山东等省及所属市知识产权局开展考察学习活动,围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质押融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等内容交流研讨,相互学习和提高。
四是放眼国际,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支持江苏大学于11月29日召开第一届“三江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以“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为主题,来自美国、韩国、欧盟、蒙古、加纳、中国等200余名产学政代表参加了论坛,并就知识产权与企业创新、产业发展、专利运营及专利信息利用等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2013年我市的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使知识产权事业对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考核指标结构不够合理,完成发明专利压力比较大。虽然我市专利产出大幅提升,百亿元GDP专利产出和万人专利拥有量在全省位次靠前,但专利产出结构不够合理,发明专利比例偏低,外观设计专利比例偏高,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目前全省现代化及科技创新工程等相关发明专利指标比较高,完成任务的压力比较大。
二是企业核心专利比较少,专利运用难以满足需求。我市的科技创新基础不够强,短时间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难以有质的飞跃。企业核心知识产权的产出较为困难,难以形成对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同时由于强化企业专利运用的政策措施落实得不够到位,导致专利运用的效果不够明显,难以满足企业技术发展和产业振兴的需求。
三是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不足,难以满足工作需求。目前的管理体制为倒金字塔型,基层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偏少。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往往应接不暇,制约了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2014年知识产权工作思路和打算
1.建设示范市,支撑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一是按照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做好示范城市年度评估的迎检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查找我市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落实改进措施。二是按国家局要求,在今年“专利信息利用基础班”的基础上,继续举办“专利信息利用能力提高班”培训,实施示范市“专利信息利用能力提升工程”,为我市培养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高端人才。三是配合国家明年的第八届中国专利周,组织开展一系列的知识产权活动,邀请国家局审查员在我市开展专利分析普及推广研究并在我市相关企业进行成果应用,提高企业科研效率。四是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贯彻实施、专利导航产业发展、知识产权运营、专利价值分析人才培养等方面寻找突破口,争取国家局和省局支持,研究建立面向全国、高层次的服务平台,探索工作新模式、新方法,不断丰富知识产权示范市建设的内涵,支撑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2.加强引导,促进高质量专利产出
一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全覆盖、大中型企业专利全覆盖,推动领军型企业成为专利密集型企业。二是建设网上专利资助系统,推进专利资助的公开、透明和便民。三是进一步改革市专利重点突破奖励办法,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发明专利授权的考核,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四是通过政策引导专利质量的提升,实现专利结构的优化,确保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件以上,为2015年顺利达到“苏南现代化”、“八项工程”相关指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3.着眼企业,促进专利转化和实施
一是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贯标工作,争取国家局支持,在我市设立“全国知识产权贯标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对全市知识产权服务业进行整合,争取逐步设立和培育贯标的认证机构、考试机构、培训机构、辅导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服务机构,对外省市来基地培训、交流、参观等实行一条龙服务,继续保持我市贯标工作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二是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试点市建设,实现国有大银行全面介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零”的突破,在专利质押保险方面争取有新突破。三是拓展专利维权托管服务内容,建立托管专利预警维权咨询绿色通道,建立托管专利专家顾问制度,降低企业各类知识产权风险。
4.严格执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抓好案源挖掘和案件处理工作。按照国家局专利行政执法项目任务书和省局下达的专利行政执法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双打”和“护航”专项行动,加强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的核查、检查和知识产权管理指导工作,通过“正版正货”承诺试点和示范街区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企业知识产权长效机制。二是深入推广专利保险政策。进一步扩大投保企业范围,推广专利侵权责任险新险种,充分发挥专利执行险对中小企业维权保障中的分散风险和补偿功能的同时,跟踪海外展会侵权责任险进展情况,提高专利保险的市场适应能力。三是推进专利案件的诉前调解,将调解范围从专利侵权纠纷扩展到其它知识产权纠纷,通过业务培训、交流学习、志愿者活动组织、组建专家库等提升维权中心能力。四是加强执法力量的集成和联合。通过联合办案、观摩学习、案件研讨、讲座培训等方式,加强执法能力培养,加强指导和督查,推进各辖市区进一步提高办案的数量和质量,实现执法重心的下移。做好口审庭建设的推进工作,争取在一季度投入使用。
5.以点带面,深化区域知识产权管理
一是推进辖市(区)的区域试点示范工作,组织润州区迎接省知识产权区域示范的验收,组织丹阳市申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组织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开展省知识产权区域示范年度自评,组织句容市迎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的验收,京口区迎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验收。二是制定加强园区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与发改委、商务局紧密合作,将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纳入全市先进制造业园区考核体系,推动园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三是推进园区区域试点示范工作,组织镇江软件园迎接国家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验收,组织句容经济开发区、镇江京口工业园区、丹阳经济开发区迎接“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的验收,指导相关园区申报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组织大学科技园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
6.夯实基础,建立知识产权人才高地
一是按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人才、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等四个层次构建全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知识产权工程师、知识产权总监、专利代理人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一企一训、一行一训、专利行政执法业务等培训,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培养活动,建立一支门类齐全、层次多样、动态运转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基础条件建设,指导和帮助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争创省级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基地,充分发挥高校、辖市(区)知识产权局和园区、乡镇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培训力量。
7.深入宣传,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
一是强化知识产权重点宣传,配合省局开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五周年宣传活动,做好“4·26”、“12·4”、第八届中国专利周、专利博览会等系列宣传活动,继续起草和发布我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开展镇江市第四届专利奖评选活动,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二是开展面上普及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通过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及时发布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动态,报道知识产权重大活动,宣传知识产权政策法规,提高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认知度,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
8.大力扶持,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一是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业“链接计划”,加强国内优质服务机构的引进、聚集,注重专业结构布局的均衡性和合理性,重点推动涉及面广、辐射作用大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加快发展,在镇江科技新城规划、建设国家级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并申报2014年度省市共建项目,争取省局进一步支持。二是支持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发展研究基地,充分发挥研究中心和高校在全市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中的作用。三是制定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服务业专项行动计划,促进供需对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代理、检索分析、信息导航、预警、软件和数据服务、培训和咨询、评估和交易、运营和托管、质押融资等专利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中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以及国内外专利申请人的分布情况、专利布局、专利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发掘出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和做大做强的技术领域,指导企业结合自身技术基础、产业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以产生更好的专利技术。四是建立和完善由政府支持与引导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把过去只有少数大企业才能拥有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后,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开放,提供全面的服务。通过平台将知识产权贯穿到整个科技活动和企业生产经营中,为企业最大程度地节约企业单独建立专利数据库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科技创新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使企业的整体科技水平、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9.加强沟通,提升知识产权工作合力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加强沟通和协调,确保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落到实处,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增强各项工作的应对能力。二是加强与兄弟市联系和交流,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提升全市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